其实宋朝会计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怎么知道哪些人属金,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宋朝会计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古代有哪些是通过科举考上的有名的大臣潘姓都有哪些名人怎么知道哪些人属金***属木***属水***属火***属土***在中国的古代,如果人要有一个好的前途,不像我们现在这么多就业的机会。当时只有一个机会,就是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而历史上也的确出现了许多通过科举考试在朝廷上当上了大官的人物。比如说唐朝的王维、张九龄、狄仁杰等等;宋朝的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等;明朝的张居正、方考孺等等;清朝的刘春霖等等人物都是通过科考走上了仕途。
一、张九龄张九龄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祖辈辈都当过官。传说在他母亲怀他的时候,算命先生就说这个孩子是非凡的人才,将要是要做大官的。张家人对此也半信半疑。张九龄从小就智慧过人,五六岁就可以跟人吟诗作对,被人们称做神童。十三岁就已经是当地的名人。张九龄去参加科考,一举高中进士。从此走上了政治之路。在朝为官时,身为宰相的他尽心尽力的辅佐唐玄宗。为唐朝的盛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苏轼对于苏轼我们都非常的熟悉,他们全家都是天才的家庭。苏家父子被人们称为“三苏”。那一年只有二十一岁的苏轼与弟弟二个人去参加科考。虽然没有进入前三名,但是那一年的科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光辉的时刻,因为这场考试出了三位宋代最著名的诗人,还有3位宰相、3位文学史上的创始人等等,被人们称为“千年科考第一榜“。苏轼也是通过这次考试进入了仕途。除了为人民尽心尽责,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三、张居正下面来说一个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张居正。张居正也是年幼的时候十分的聪明。他二十三岁就考中了进士,进了仕途,一路高升到了内阁大学士的位置。当时的大明朝可以说是破败不堪,经济、国力都岌岌可危,张居正是凭自己的一已之力,对国家进行变革,让大明朝从衰弱直接拯救了出来。但是因为他的专制、独行,让许多人感到不满。虽然对朝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最后落得了一个不好的结局。
在古代只能通过科考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中国的历史上也有许多的人通过科考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进入了从政的道路,并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也有许多的学子经过数十年的苦读都没能考取一个好的名次,一辈子碌碌无为,终其一生。所以生活在封建社会人们没有自由、自主的权力。所以我们现在更应该好好的珍惜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从古至今姓潘的名人有哪些?潘姓名人
1、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2、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4、潘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5、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6、潘大临宋代诗人,字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8、潘翼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9、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11、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12、潘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13、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14、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当时知名画家。
15、潘韬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16、潘仕成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鸦片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报告,未被采纳。
17、潘龄皋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18、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1913―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
从古至今姓潘的名人有哪些潘安潘长江潘阳潘霜霜潘玮柏潘晓婷潘辰
潘氏名人在我国历史上,潘姓名人辈出。
见于史籍,最早的潘姓人物是春秋时楚国太师潘崇,其世代为当朝有势力的家族。
西晋时有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以其文字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他长于诗赋,文词华靡,为当时***诗风的代表人物,与陆机齐名,其《悼亡诗》为世传诵。
宋代有大将潘美,为赵匡胤手下重要军事将领,屡立战功,累官至忠武军节度使,封代国公。
明代有著名水利家潘季驯,他自嘉靖末到万历间,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二十七年。他治黄方法是: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旧道,反对改流,讲究修防,借黄(黄河)通运(运河)。他著书多部,甚有影响。
清朝有学者潘来,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现代人潘天寿,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才等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笔墨有金石味,朴厚劲挺,气势雄阔,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
dzhzp/...qYbper
潘
〔清〕清初人。工细花鸟,得宋人法。《历代画史汇传补编》
潘大临
〔约公元一O九O年前后在世〕黄冈(书录解题作齐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哲宗元佑中前后在世。善诗文,又工书。为人风度恬适,殊有尘外之韵,曾同黄庭坚、苏轼、张耒诸人游。家贫甚。谢逸当以书问;有无新作?他答书道:“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所蔽杀。昨日清卧,闻觉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兴,止此一句奉寄。”大临自云诗法老杜,其宝不甚相似,仅得句法于苏轼耳。著有柯山集二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潘大同
〔清〕(一八二二至一八六二)字吉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楷长子。廪膳生。善画芦雁,学边寿民。卒年四十一。《艺林悼友录》
--------------------------------------------------------------------------------
潘大琨
〔清〕字梧庄,江苏宜兴人。官县丞。吴岫弟子。工写生。《清朝书画家年录》
--------------------------------------------------------------------------------
潘德舆
〔清〕(公元一七八五年至一八三九年)字彦辅,一字四农,江苏山阳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年,卒于宣宗道光十九年,年五十五岁。性至孝,博学工文词。阮元为漕运总督,招之,力辞不往。继游京师,与郭仪霄、张际亮、张履、汤鹏等友善,互相研讨。道光八年(公元一八二八年)举人。十五年,任安徽知县。末几,卒。德舆文入幽出显,沈痛吐露,诗复精深奥博,耐人寻味。所著有《养一斋诗文集》二十六卷,《记》......>>
历史上姓潘的名人有哪些季孙:中华潘姓其中一宗系的受姓始祖。季孙公,周毕公高之四子也,毕公高历相文武成康封于毕,世子袭爵,季孙公食采潘地,从而得姓,是为潘氏始祖。
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潘璋:字文,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人,西晋文学家、名臣。善缀辞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充分体现了太康文学讲求形式美的倾向,所以在当时与陆机受到同样的推崇。
潘综:晋代乌程(今属湖州)人。孙恩起义,与父骠路遇兵。
潘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学上与潘岳齐名,世称“两潘”,其诗注重词藻,多应酬赠答之作,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潘正夫:唐代驸马,尚懿宗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官至少傅,封和国公,历事四朝。
潘美:大名(今属河北省)人,北宋名将,在灭南汉、南唐、北汉时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辽,潘美因指挥失当,使名将杨业陷敌牺牲,而受降级处分。
潘仝:字会道,汉族,祖籍河南荥阳。宋朝广州观察推官(三品)升秘书阁学士(一品)。
潘任:字肩宏,汉族,潘仝之孙。宋景炎元年从丞相文天祥起兵抗元,受封扶驾征讨大将军;宋祥兴元年赵帝晋升其为兵部尚书。宋亡后绝食而终,明太祖朱元璋颁谥“忠节”。
潘良贵:(1094―1150)字义荣,一字子贱,号默成。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宋代官吏、学者。
潘宗亮:宋代官吏,仕至太常卿,进士。迁居杭州(今属浙江)。
潘阆:大名人,宋太宗时进士,其诗词笔调清新,往往有出尘之语。
潘翼:青田人,宋代学者,学贯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
潘璋:字栗夫。金华人。明・成化八年进士。历任工部营缮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佥事,陕西按察副使。
潘耒:江苏省吴江人,清初学者,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潘大临:黄岗人,宋代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有《柯山集》遗世。
潘自中:宋代松阳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诬人,力雪冤案。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浙江省乌程(今吴兴)人,明代著名水利家。
潘之恒: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明代文学家,撰有《叙曲》、《吴剧》等剧评,并有诗集《涉江集》。
潘振承:福建龙海市白礁村人,广州十三行首商,十八世纪世界首富。
潘柽章:江南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末清初学者,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潘平格:浙江慈溪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人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潘亦隽:江苏省苏州人,清初画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钧、潘奕荫、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画家。
潘作梅:字肖野,号戒平。清代乌程(今属湖州)人,安吉籍。雍正元年拔贡。官海宁学正。冷官二十年,不慕荣利。博学多艺,精书法。画山水得倪云林逸致。
潘泽:字惠昔,清代山东省东昌府冠县(今山东冠县)人,其祖先自山西洪洞迁来至此。
潘清:雍正四年间与翁岩、钱坚创立清帮,史称青帮,为青帮三祖之一。
潘世恩:乾隆五十八年状元。(1769-1854)清朝大臣。
潘祖荫:字伯寅。江苏吴县人。年十七应顺天乡试挑取誊录。
潘宗耀:字绳武,号虹桥。清代永嘉人。嘉庆六年举人。历丹徒、江浦知县,士民爱戴。有《五梅一研斋诗钞》。
姓潘的历史名人姓潘的名人有哪些潘安(247年300年),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潘安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潘安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潘安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北宋开国名将。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素厚,宋朝代周后,受到重用,参加平定李重进叛乱,镇守扬州、潭州,累迁防御使。开宝三年(970年),为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军攻灭南汉。后参与平南唐、灭北汉、雁门之战等重要战役,被封为韩国公。雍熙三年(986年),因攻打辽国失败,导致杨业全军覆没,潘美被削三任,降为检校太保。次年,又复旧官。淳化二年(991年),加同平章事,数月后病逝。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武惠。
古代名人有谁姓潘? 1、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2、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4、潘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5、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6、潘大临宋代诗人,字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8、潘翼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9、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11、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12、潘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13、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14、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其时着名画家。
15、潘韬: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16、潘仕成: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鸦片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申报,未被接纳。
17、潘龄皋: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18、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劳动。1913―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吴......>>
历史上姓潘的有多少名人潘雨尘mc水公主,潘汝1518算命中国排行最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中国soho董事长潘石屹名字直十亿,潘泰名,潘粤名,总之潘石屹家乡潘集寨名人多,有潘诗麟,潘远麟,潘永麟,潘仲麟,潘矩麟等太多,最有意思的一家是潘长江老婆姓杨,潘杨,潘仁美与杨家江,潘阳嫁的是武石磊,潘金海与武值。潘潇潇模特潘春辉模特等
中国有多少个姓潘的?太多了,数不清。。。。
历史上姓潘的有名人士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潘璋:干(今山东省冠县)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关公父子败走麦城后,被潘璋所擒。(与下明代潘璋有别)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人,西晋文学家、名臣。善缀辞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充分体现了太康文学讲求形式美的倾向,所以在当时与陆机受到同样的推崇。以“美姿容”著称,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词华靡,与同时代的文学家陆机齐名,其《悼亡诗》为世传诵,明人辑有《潘黄门集》。
潘综:晋代乌程(今属湖州)人。孙恩起义,与父骠路遇兵。兵砍其父,乃伏身保护,被砍四刀。一人曰:“杀孝子不祥。”于是父子俱得免。后官遂昌长。南朝宋元嘉间改其里名曰纯孝,免其家三世税租。
潘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学上与潘岳齐名,世称“两潘”,其诗注重词藻,多应酬赠答之作,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潘美:大名(今属河北省)人,北宋名将,在灭南汉、南唐、北汉时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辽,潘美因指挥失当,使名将杨业陷敌牺牲,而受降级处分。
潘阆:大名人,宋太宗时进士,其诗词笔调清新,往往有出尘之语。
潘翼:青田人,宋代学者,学贯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
潘璋:字栗夫。金华人。明・成化八年进士。历任工部营缮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佥事,陕西按察副使。曾往荆湖管理竹木证赋,政不苛而课入甚丰。提督学政,力崇正学,造就甚众。着意培养之合州士人邹知。后以刚直敢言驰名于世督修宋濂墓,并撰写墓志铭。卒于官,蜀士闻之,相率哭于三公祠下,且奉入名宦祠。
潘耒:江苏省吴江人,清初学者,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潘大临:黄岗人,宋代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有《柯山集》遗世。
潘自中:字时。宋代松阳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诬人,力雪冤案。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浙江省乌程(今吴兴)人,明代著名水利家。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大理寺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成绩显著。著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潘之恒: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明代文学家,撰有《叙曲》、《吴剧》等剧评,并有诗集《涉江集》。
潘柽章:江南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末清初学者,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潘平格:浙江省慈溪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人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潘亦隽:江苏省苏州人,清初画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钧、潘奕荫、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画家。
潘作梅:字肖野,号戒平。清代乌程(今属湖州)人,安吉籍。雍正元年拔贡。官海宁学正。冷官二十年,不慕荣利。博学多艺,精书法。画山水得倪云林逸致。
潘祖荫:字伯寅。江苏吴县人。年十七应顺天乡试挑取誊录。年十九以其祖太傅潘世恩年八十赐寿恩赏举人。咸丰进士,光绪元年授大理寺卿,署礼部右侍郎。次年,署刑部右侍郎、补礼部右侍郎,兼署工部左侍郎。四年,调户部右侍郎,仍兼署工部左侍郎。五年,转户部左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擢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调刑部尚书。著有《四本堂文集》二卷、外集二卷,诗无专集,《晚晴诗汇》自《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中录存二十余首。辑有《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一卷等。
潘宗耀:字绳武,号虹桥。清代永嘉人。嘉庆六年举人。历丹徒、江浦知县,士民爱戴。有《五梅一研斋诗钞》。
潘子忠:广西岑溪县人。中国***党员。1929年参加广西百色起义,担任中国红......>>
历史上姓潘的有哪些大人物??潘美:大名(今属河北省)人,北宋名将
潘璋:(今山东省冠县)人,三国时东吴名将
潘安:真名潘岳,西晋著名文学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
对于现代人来说,判断自己的生辰八字,已经不是很容易的事了,因为大多数人都以阳历,就是公历来记自己的生日。所以在这里介绍一下怎样从阳历生日来推算生辰八字。
生年的天干地支表示最好找到。它的一年就是阴历的一年,从初一到除夕。只要查一下年历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当年的年历,可以根据今年的年历逆推。在知道了今年的天干地支后,可以参看本书第二章第二节中的六十甲子表,依次逆推就可以了。比如1998年除夕以后至1999年的除夕是戊寅年,那么逆推可知1997年是丁丑年,1996年是丙子年,1995年是乙亥年,1994年是甲戍年等等。
生月的天干地支也不难推算。阴历以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一月为寅月,以下依次为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戍月、十月亥月。但相者所说的十二月有所不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志的。每年的立春之日至惊蜇之日为一月即寅月,惊蜇至清明为二月卯月,清明至立夏为三月辰月,立夏至芒种为四月巳月,芒种至小暑为五月午月,小暑至立秋为六月未月,立秋至白露为七月申月,白露至寒露为八月酉月,寒露至立冬为九月戍月,立冬至大雪为十月亥月,大雪至小寒为十一月子月,小寒至立春为十二月丑月。这样,只要知道了生日是阴历几月,就知道了生月的地支。生月的天干怎么办呢?这里有一个表,第一行是各年的天干,竖列是各月的地支,表中列出了各月的天干:
月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
年
寅一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
卯二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
辰三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
巳四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
午五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
未六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
申七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
酉八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
戍九甲戍丙戍戊戍庚戍壬戍
亥十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
子十一戊子丙子庚子壬子甲子
丑十二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乙丑
比如说甲子年、甲寅年等所有以甲为天干的年,则一月的天干是丙,为丙寅月,三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月,等等,而天干为已的年如己巳、已卯等等的月的天干也与甲天下的年一样。
生日的天干地支的推算是非常复杂的。它是由古代相者定下了某一天的干支,然后依次推下来的。要知道生日的干支,只能查万年历,而且是阴阳历对照的万年历。如果不知道生日是阴历多少,都可以查万年历。
生时的干支可以由生日的干支推出来。古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正好现在的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深夜23点至凌晨1点是子时,1点至3点是丑时,3点至5点是寅时,11点至13点是午时,13点至15点是未时,15点至17点是申时,17点至19点是酉时,19点至21点是戍时,21点至23点是亥时。这些是生时的地支。生时的天干是由生日的天干推算出来的。有下面一个口诀:
甲巳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起戊子,丁壬庚子居,
戊癸推壬子,时元定不虚。
这个口诀是用来算子时的天干的。就是说凡是生日天干是甲或己的,子时是甲子时,乙、庚为天干的日,子时是丙子时,丙、辛为天干的日,子时为戊子时,丁、壬为天干的日,子时为庚子时,戊、癸为天干的日,子时为壬子时。知道了子时的天干,其余各时就可依照六十甲子表类推。如这一天的子时是庚子,那么丑时就是辛丑时,寅时就是壬寅时,等等。
知道了生辰八字,就可以推断五行的情况了。在生辰八字中,日的天干代表自己;称为日主。日的地支为配偶或兄弟姐妹。月的天干代表父,地支代表母。年的天干代表祖父,地支代表祖母。时的天干代表父,地支代表女子。五行情况就是要判断一下另七个天干地支与日主天干的生克关系。这里面有所谓六神之说,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只要八字中五行均匀,都是好命。如果日主的天干太小或克它的太多,则不好,但如果日主太多,生它的又很多,盛极而衰,也不好。那么判断八字中行缺什么或是多了什么需用什么克制,需要仔细分析,我们给大家列一种简单的办法,大家只要按照日主和所主的季节为依据查看一下即可。
1.日主天干为木(甲、乙)时:
生于春季:必须有火助,有水更好,但忌水太多,也忌土太多。
生于夏季:必须有水相助,忌土太多,也忌木太多。
生于秋季:必须有金相助,但忌金太多,须有土、火才好,但忌水多。
生于冬季:必须有火相助,最好有土、水。
2.日主天干为火(丙、丁)时:
生于春季:此时必为丙火或丁火,大都不错,但忌木多、土多。
生于夏季:必须有水相助,最喜有金。
生于秋季:喜有木,忌水、土多。
生于冬季:必须有木相助,忌有水与金多,喜有土、水、木。
3.日主天干为土(戊、)戊时:
生于春季:喜有火、木,喜有金而少,忌金多、木多。
生于夏季:喜有水、金,忌有木。
生于秋季:喜有火,有木,忌金、水多。
生于冬季:喜有火,更喜有火又有金,喜有土、木。
4.日主天干为金(庚、辛)时:
生于春季:喜有土、火,最忌没有土、金。
生于夏季:必须有水相助,忌木多。
生于秋季:喜有木、火,忌土多。
生于冬季:必须有火、土相助,忌无火、土反而有金、水,忌木多而无火。
5.日主天干为水(壬、癸)时:
生于春季:必须有土相助,若有火,金,但忌金多。
生于夏季:必须有金相助,忌木多。
生于秋季:必须有金相助,忌土、金、水多,喜木、火。
生于冬季:必须有火相助,喜水多,但忌金多。
举例来说,比如某人生于丁丑年、癸丑月、丙午日、丁酉时,则此人的生辰八字是:丁丑、癸丑、丙午、丁酉。根据前面说过的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丁属火,丑属土,癸属水,丑属土,丙属火,午属火,丁属火,酉属金,八字为四火二土一水一金,日主天干为丙火,生于丑月即冬季十二月,则根据上表,最缺的就是木,但此八字是四火,日主天干很旺,缺木不多。如年、月、日一样,而生于戊子时,则八字为三火三土二水,缺木缺金。
那么生辰八字是不能更改的,可以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它的缺陷呢?古人认为名字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就是八字五行中缺什么,名字中就补什么,比如上述缺木,名字就可以叫木,或叫木偏旁的字,如桐柏、如松之类,也可以叫木制的事物,如梁栋之类。如果缺的多,名字中的木就多,如叫树林,甚至叫森林。
以八字中五行的情况命名是古老的习俗了。鲁讯在其小说《故乡》里有这么一燮记述:
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这就是一则典型的例子。其实在古代,孩子出生了,父母就去找算先生算出孩子的生辰八字和五行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将来相亲的时候,这个生辰八字还要与配偶的不相冲突才行呢。所以也有很多人依此取名。取什么样的名字要看八字中五行缺的程度如何了。比如叫刘松的,可能五行缺木,但缺的不多,如叫刘松林,则缺的多些,叫刘森林,那就缺的太多了。在古代常见到一些以森、焱、鑫、淼、尧为名字的人,一般就是命中五行缺了一种。如果缺两种,就都要补,像缺金、木的可以叫金桂,缺水、土的可以叫雨田,缺金、火的可以叫金炎等等。因为生辰八字有八字,所以五行而缺其三的情况就很罕见了。
以上是用五行学说来命名的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也很普遍,就是利用五行相生的原理给家族世系命名。其实在生辰八字当中,不管缺与不缺,总有一行是主要的,这一行就主宰命运。像上面举的1937年12月13日生人的例子,他就是火命。然后还有水命、土命、金命、木命。按照算命先生的说法,这就是这个人的德性,也就是他赖以生存的基础。这种说法可说源于古人对朝代更替的分析。战国时有个齐国人邹衍,他创立了五德终始学说,认为每一个朝代都有与五行相配的德性,为立国之本。后来代代相传,成为定型的理论。比如商朝是水德,而汉朝是火德,宋朝是火德,所以有炎刘、炎宋之说。关于朝代更替的规律,有人持相生说。比如说祖父是水命,水生木,父乃是木命,木生火,子乃是火命。取保就要与之相配,取五行为偏旁的字,父子相继,构成五行相生之序。比如宋朝理学家朱熹,字下有四点,是火。他的父亲叫朱松,他的儿子叫朱塾,木生火,火生土,丝毫不乱。这种五行命名的方法,即可以表示出父系血缘关系,又可以看出行辈,所以跟宗谱的行辈字派有些相似,很有伦理意义,有很多古人都在使用。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